宜興市華誼青磚有限公司主營:劈開磚、毛面磚、道板磚、八五磚、九五磚、條磚、方磚、滴水、瓦。 廣州城郭天下雄,島夷鱗次居其中。海風、帆影、潮聲、古港,送來了廣州的繁華。但是行走在今天車水馬龍的廣州街頭,許多廣州人都遺忘了何處是那段海上繁華的起點。 黃埔古港,就這樣掩埋在歲月的流沙中,古建筑日漸衰老滄桑。直到1999年,海珠區(qū)開端對黃埔村的文物建筑停止關注和摸查,歷經(jīng)多年的修繕,終于恢復了那塵封的面容。吹沙見金。那村、那港,一磚一石,皆可憑吊,一屋一瓦,早已洗凈鉛華。 【古港聽潮】緬懷曾經(jīng)的海上繁華。黃埔村,位于海珠區(qū)東部、瀕臨珠江,建于北宋年間,南宋時期曾經(jīng)是“海舶所集之地”。清朝實行“一口通商”后,廣州更成為當時中國對外貿(mào)易口岸,黃埔古港成為外國商船進入廣州的必經(jīng)之地。彼時,中國沿海時而遭到西方殖民者侵擾,清政府關閉江、浙、閩三大海關,獨留 粵海關對外貿(mào)易,憑仗這一壟斷位置,古黃埔港商船云集,排列在珠江江面的帆船長達幾里,蔚為壯觀。英國人威廉·??嗽锌榻洗斑\轉(zhuǎn)繁忙,就像倫敦 橋下的泰晤士河。 黃埔古村邊的南碼頭,水面寬不過10米,像條與珠江銜接的小河涌。但在當年,南碼頭一帶水域曾經(jīng)十分開闊,被稱作“省河”。南碼頭左近的醬園碼頭,當年瑞典名船“哥德堡號”和美國“中國皇后號”都在碼頭停靠裝卸貨物。 黃埔港的繁榮催生了名滿天下的廣州十三行。外國船只到了粵海關后,必需在“半官半商”的十三行當選擇一個為“保商”,培養(yǎng)了后來“銀錢堆滿十三行”的傳 奇??蓢@盛極必衰,1856年,在一場仇恨英國侵略者的大火中,十三行化為灰燼。因上海港的開放,黃埔港的位置也被逐步替代。曾經(jīng)繁華的黃埔港日漸歸于寂 靜。 【才子輩出】留下幾芳華。走進黃埔村,處處可見悠閑的村民,那里似乎是忙碌廣州城中的另一個世界。層層疊疊的石板路依稀可見清代痕跡,在現(xiàn)代民房中突然遇見的一座古屋或者祠堂,吐顯露古老的機密。 人稱“黃埔先生”的胡旋澤就出生在黃埔村,他一人身兼任中國、俄國和日本三個國度駐新加坡的領事,今天新加坡還有幾條街道以黃埔來命名,以留念他。外交 家梁誠12歲赴美留學,39歲時任清政府駐美國、西班牙、秘魯、古巴等國外交官,在美國期間,他發(fā)現(xiàn)美國所收的庚子賠款過多,屢經(jīng)交涉,美國同意退回 2700多萬美圓。1909年,退款還被用來在北京郊區(qū)清華園修建留美準備學?!?清華學堂,這就是清華大學前身。此外,為我國制糖工業(yè)作出奉獻的農(nóng)業(yè)專家馮銳、鐵路橋梁專家胡棟朝、為孫中山先生的平安和脫險立下功績的“永豐艦”(后改 名為“中山艦”)艦長馮肇憲等,都是黃埔村子弟。 斯人已逝,獨留此境。今天的黃埔村曾經(jīng)看不到昔日黃埔港口碼頭那種繁榮的現(xiàn)象,但仍然堅持著古樸的底蘊,村內(nèi)現(xiàn)存大量的歷史文物建筑,包括古祠堂、古民居、家塾、宮廟等,具有明顯的嶺南建筑作風特征,磚雕、木雕、灰塑、鑊耳屋及青石板路亦隨處可見。 【修舊如舊】古村綻放幸福生活。萬紫千紅開遍,都付于斷壁殘垣。1999年,當海珠區(qū)文化局工作人員走進黃埔古村時,黃埔古村內(nèi)許多古建筑由于年久失修,破損嚴重。 今年,黃埔村一期修繕工程包括梁氏宗祠、胡氏宗祠、姑婆屋、梁 詢故居、端生家塾、左垣家塾、潮江胡公祠、子牙居、馮佐平故居等9棟古建筑,已根本修繕終了;二期修繕包括云隱馮公祠、祿賢梁公祠、拱辰里4號書舍、容川 馮公祠4棟古建筑已測繪終了等候修繕。目前,黃埔古村改造項目共加固和整飾居民房屋230套、約12萬平方米,鋪設三線下地、市政供水管線共計3000 米。整治后的黃埔村主要街巷都是麻石路,見不到一個沙井蓋,見不到一根電線桿。 我們愿與新老客戶建立長久的合作!歡迎有意者前來洽談!
|